您好,欢迎来到厦门弘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文简体 English
返回
分享: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趋势
时间:2017-09-25 11:53:2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近期有消息透露,我国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范围或将扩大。其中,对申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人口要求,将从城区人口达300万人以上,下调至城区人口达150万人以上。无疑,下调申报城市标准,将带来万亿级投资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高人口规模不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的关键,例如西方国家对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仅为100万人。此前我国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是,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目前国家5000亿元的固定资产预算类投资已大幅下放,对于重大项目的实施,要求只要能提前到今年干的就提前到今年干,所以地方有需求、积极性较高的城市轨道项目必然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16至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建设“重头戏”,重点推进10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

在我国经济去产能、去杠杆、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业链庞大、对GDP拉动作用明显,在未来五年,将取代高速铁路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投资的******。

据其估计,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假设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为4至8亿元,假设未来五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4500公里,则“十三五”期间新增投资额为1.8万亿元至3.6万亿元,带动GDP增长4.7万亿元至9.5万亿元。

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在如何呢?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截至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其中北京、上海都已经超过500公里。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今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超过去年水平。目前,已梳理提出了68个2015年至2017年拟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重大工程建设,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从而使我国轨道交通的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图表1:2011-2050年中国新增里程(单位:条,km)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密度及负担客运比例均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高速发展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拉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迅速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至目前为止,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具体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规划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截止目前,加上新批的常州、厦门和兰州三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累计共有31个城市已获得国务院的审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交通建设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上,将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 道交通骨干线路。

2011年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2010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要开通250公里地铁线路,从各城市的规划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城市轨道交通将始终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三、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市场预测

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后,铁路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力度加大,行业已进入技术变革的新阶段。《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交通系统”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建立一个数据采集、收发、处理的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综合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和系统整合技术、交通实时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和控制技术、运载工具定位技术与智能导航技术、紧急救援管理系统技术等,提高交通系统的能力、效率和安全性。”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进一步指明,“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优先主题。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是以电力/电气化系统、信号——通信系统、以及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平台,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的分析,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未来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187亿元。


图表2:2016-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分析,在由施耐德电气举办的“能·效+启动未来”2015轨道交通创新峰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所长汪鸣表示:“未来中国的轨道交通系统,远远不是‘十二五’时期提到的六千公里的概念,它的市场份额将按十万亿来计算。”现对2016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的确,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就轨道交通行业而言,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将以城市作为发力点,带动中国经济的下一轮起飞。也就是说,在转型期内,我国将依托城市发展,形成全新的城市环境和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轨道交通将在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缓解资源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帮助实现中心城市为依托、周边城市为居住或产业配套的城市发展关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十万亿的轨道交通市场份额,将在可预期的未来几年加速实现。

 与机遇相伴而生的是行业进一步提升带来的挑战。无论是安全运营、节能减耗还是地铁与高铁的衔接,都是轨道交通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需要面对的议题。

 



安全运营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第一要义

谈及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龙在峰会上表示:“基于公共服务类行业的定位,安全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基本保障,是我们最重要的运行指标之一。”无论对于乘客还是运营商来说,安全运营都是最基本的需求。

在将这一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技术装备制造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业务负责人曹玮在发言中表示,首先要从供电连续性入手保障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可靠。比如在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中,施耐德电气会监测包括温度、电气在内的配电参数,然后在内部系统进行分析并响应。施耐德电气的能源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查找和预防故障,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和系统内部的故障设置进行比对,了解故障基本情况,再通过硬件和软件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便于维护人员快速到现场解决问题。到达现场以后,能源自动化系统会将故障区域的电源切断,其它区域则恢复供电。故障处理后,还会提供丰富的报告,以防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此外,施耐德电气也从视频监控系统入手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施耐德电气旗下Pelco品牌提供全面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从高清可靠的前端摄像机到稳定、开放、灵活的后端管理平台,先进可靠的智能分析算法,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为旅客的轻松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节能增效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所在

“随着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耗电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电费支出不堪重负。因此节能意义重大。”在峰会上,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杜占林提出节能增效在目前行业发展中的迫切需求。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全国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总能耗94亿度电。按每度1元钱的电价计算,电费达90多亿元。其中,牵引与通风空调用电占轨道交通总能耗的比重分别为50%和35%左右。

面对日益增长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节能增效势在必行。对此,杜占林提出,可以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入手降低能耗,例如集成智能化控制供电、可开闭的新型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应用等。周俊龙也表示,应将节能目标和测量设备具体化到车站、线路和具体设备,并与相关设备供应商共同努力,实现电气设备的末端智能化。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同时也是轨道交通重要的设备供应商,施耐德电气为客户定制了有效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来应对环境与能源挑战,实现输配电系统的可靠、高效、低耗的运行。施耐德电气绿色车站能效管理系统紧密结合绿色车站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从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等各环节进行分析,提高电能质量。

衔接及一体化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半径的不断增大及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一体化开始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十三五”交通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是要依托城市衔接其他交通方式构建枢纽地位,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公共汽车出租车等衔接,构建立体公交系统。目前,全国已经有8个城市做了比较完整的枢纽规划。

然而,在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难以令人满意之处,例如换乘衔接的布局不合理,枢纽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划,存在推进障碍等。对此,汪鸣表示,由于涉及到投资成本、维护成本、安全责任等问题,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需要找到共同利益点,也就是理清安全、信息共享、乘客服务等责任归属问题。

周俊龙同时表示,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区域交通布局的重要课题,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以上海为例,虹桥枢纽已经把航空港、高铁、地铁较为完整地整合在一起,目前为止能够满足大部分乘客的出行需求。国际机场的运行时间与城市内部交通存在差异,运量不完全对等,在应对突发情况(如火车、航班临时晚点)时的不同系统衔接,沟通和协同成为重要管理课题。周俊龙在最后总结道:“有效整合长距离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更周全的设计,以及更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形势良好。经过梳理,到2020年,国务院批准修建城市轨道的城市数字将达到50个。“十三五”期间,我国无疑将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对于建设方、设备供应商、地铁运营商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解决行业面临的挑战,是轨道交通行业各方需要共同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安全运营、节能增效、衔接与一体化等议题的解决,需要来自各方的配合,包括政府的合理规划及标准制定,运营商对于日常运营与管理的优化,以及来自制造商的优质技术和产品。相信在各方的合作努力下,我国轨道交通的总体水平将提升到新的层次。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是建设模式的多元化和城轨产品的多元化。
    建设模式的多元化。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本收益相对较低等突出特点,对投资运营主体的实力有较高要求。目前,全球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政府财政投资、商业投资和混合投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利用财政资金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政府财政投资资金结构简单,操作成本低、融资速度快,但对政府的财政实力有较高要求,也限制了

政府在其它方面的投入。

2016-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资,资金缺口巨大,通过融资平台的信贷和城投债等融资方式亦非长久之计,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化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形式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发展趋势。未来,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发行债券、信托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在地铁建设投资中的应用将不断增多,BT、BOT、BDOT等建设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比例也将不断提升。
    城轨产品的多元化。国内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地铁为主,大部分城市,包括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大连等已建成的地铁和快轨交通都是采用传统的A型或B型地铁车辆。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各地区地质条件、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影响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各不相同,带动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例如,广州4号线和5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车辆,重庆由于地形多变则采用高架跨座独轨车辆,天津滨海快速轨道交通采用城郊快速城轨车辆,而长春、沈阳等城市建设了低地板轻轨车辆系统。未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品技术的逐渐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类型将进一步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在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同时,将成为各城市独特的风景。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
用户名
验证码
新密码
确认新密码
会员注册
用户名
*
姓名
*
密码
*
确认密码
*
手机号
*
企业名称
*
验证码
*
选填项
所属地区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职位